吳永健
黨的十九大報告,明確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”,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,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”,“辦好繼續教育,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,大力提高國民素質”,這給今后的開放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:走內涵式發展道路,為提高國民素質提供優質服務。人的素質大體上包括身體、心理、知識、能力、審美、品德與思想政治等方面,因此開放教育為國人提升素質的服務也應該是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”這種類型,應該重視并抓好學生的品德與思想政治工作。
開放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個階段,或者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繼續教育的一種形式,應該重視并抓好學生的品德與思想政治工作(以下按通常情況稱為德育工作)。教育的基本含義是“教書育人”,教師的基本職責是“傳道授業解惑”,開放教育既然還是教育,就應該繼續“育人”、“傳道”,而不管學生是成年人或者其“三觀”是否已經形成;繼續教育、終身學習的本義,不僅僅是指公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與時俱進,其思想品德也應該同步成長,因此開放教育更應該抓好學生的德育工作,而不是選擇放棄或者回避。習近平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,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,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,實現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。習近平的“高等教育”毫無疑問應該是普通高等教育+高等繼續教育,因此開放教育必須有“德育”,但時下的開放教育(以及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)由于種種原因,已經只剩下“知識”素質的傳遞、推銷、販賣和復制了,形勢真的不容盲目樂觀,到了開放教育人應該清醒的時候了,到了開放教育應該回歸教育本來的“生態環境”里的時候了。
開放教育要實現“公平而有質量”的可持續發展,也需要抓好學生的德育工作。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,在這個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的新時代里,國開人是否想過開放教育要有什么樣的特色,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?在這個各種繼續教育基本上同質化甚至低質化競爭的環境中,國開人是否想過這個問題:如果有一天,開放教育學歷的國家承認變為市場認定,那么我們如何看待自身的質量,又如何去打造具有社會競爭力的開放教育質量?在中國社會里,人才的質量不僅僅是指其專業能力,更包括了其品德和思想情操,且“德才兼備,以德為先”基本上是社會共識,所以誰能看到這個問題對癥下藥,先從抓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發力并找到突破口,形成社會口碑與親和效應,誰就真正有了特色并能引領未來。
開放教育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,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。誰也開不出萬能藥方,但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,就可能走出一條路來。首先要有頂層設計,要旗幟鮮明地開展德育工作而不是可有可無(這就是政治上的戰略定位),要明確德育工作的目的(比如:為了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,為了開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,為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),要界定德育工作的內涵[比如:時事政治(含核心價值觀)、遵紀守法、專業思想、校園文化(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)、職業道德、心理健康、創新理念、安全生產、黨團活動等],要培養造就德育工作者(比如:建設一支政治上看齊、事業上用心、方法上求新、與學生貼心的德育工作師資隊伍;用體制和機制的力量促進德育工作者盡心盡力開展工作;讓受教育者成為自我教育這個“劇本”的“編劇”),描繪德育工作的路徑(比如:一是建設德育資源,如制作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座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案例、學生守則的制定與解讀等視頻,并規定學生必須瀏覽觀看、學習領悟;二是編制德育工作計劃,就是明確從第一到第五學期的德育內容,雖各有側重但合零為整;三是運用多種手段,就是規定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一定的在線學習時長,第五學期還要有單位、家庭、同學以及德育教師的評價,共同組成學生的德育課得分,不合格的要延期畢業;四是采取不同形式,可以線上線下共同進行;五是加強責任擔當,就是要強化德育工作者在開展“育人”服務時,必須做到“守土有責、守土負責、守土盡責”;六是要落實日常工作,就是從上到下統一開展德育的各項工作,創造“潤物細無聲”的良好局面)。
總之,抓好開放教育的德育工作,是發展開放教育與“建設教育強國”的需要,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,必須永遠走在繼續前進的路上。(2018年6月30日《安徽電大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