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永健
四十年,如果是看未來的話,覺得還是挺漫長的;但如果是回眸過去,仿佛又覺得只是一瞬間。在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,面對這個即將載入史冊的四十年沉思,感覺什么都變了——真正是滄海桑田;如果說還有什么沒有變的話,想來想去只有“我的中國心”。
四十年前,我正在讀初三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樣,只是想能考上中專就有了“鐵飯碗”;而今我不管在哪里都能隨時了解天下大事,常想著體制內外的差別和人的發展問題。四十年前,我吃過賑災用的山芋干,也常想吃肉但一般要等到家里來客或過年,盡管七毛三分的豬肉價多年未變;而今我和大多數人一樣,對“山珍海味”和過年已經習以為常,更多的是想吃到真正的生態菜飯,其實也就是當年家鄉自種的糧食蔬菜。四十年前,我穿過露出腳趾的布鞋,總是眼巴巴地盼望著過年,到時候就能有新衣服了;而今我已是多少年來未穿過縫補后的衣裳,雖然算不上時尚,但在穿著方面肯定算得上“小康”。四十年前,我家住的是茅草土瓦房,遇到下雨天總是坐臥不安;而今我和鄰居們住的都是樓房,有電燈電話還有那時想像不到的各種電器,按那時的憧憬已經實現共產主義了。四十年前,我上學主要靠自己兩條腿走路,偶爾家人騎自行車送一次或者搭上順道的手扶拖拉機,那就是坐上快車了;而今我出門可以步行,可以坐公交,可以騎共享單車,可以打的、網約車,遠一點可以坐動車、飛機,“地球村”里可以隨時轉。四十年前,我家的電器主要是收音機,日用品“洋火”、“洋釘”也還記憶猶新;而今我用的是電腦、手機,購物付款只要在微信、支付寶上刷一下數字就行了。四十年前,我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還不甚了解;而今我坐在電腦、電視機前靜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,欣賞從“賣全球”到“買全球”的華麗轉身。四十年前,我家鄉秋冬的山頭除了有稀疏的幾棵樹外植被是裸露的,因為所有的柴草都被砍回家燒飯用了;而今我的家鄉山上四季蔥郁,滿眼綠色密不透風。四十年前,我家吃的水是門口水塘里的,挑回來沉淀一段時間就可以放心用;而今我的家鄉早已用上自來水或者井水。四十年前,我和鄉親們常在夏天的月光下納涼,聽大人們聊家長里短或者神鬼故事;而今我也常常仰望星空,思忖“嫦娥”登月已有五年時間,咱們的宇航員也該起程送去人間的溫暖了?!?/p>
四十年了,人世間的一切都改變了,為什么說“我的中國心”沒有變呢?四十年前,我也說不上有什么雄心壯志,只知道按照大人們的安排上學讀書,長大了要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;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時,我的愿望就是到中學當一名優秀的老師,讓我的學生們在“振興中華”的大道上盡情奔跑;盡管天不遂人愿,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專學校,再后來又因工作需要被調到開放教育崗位,但我那顆讓學生們成人成材的心依舊未改變,我總是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去做好工作;如今在離退休越來越近的時候,我一點兒“船到碼頭車到站”的想法都沒有,倒認為現在是能力、經驗最成熟的階段,更應該鼓足干勁開展工作,甚至于還設想退休之后如有可能,到周邊的鄉村中小學當一名志愿者。這就是“我的中國心”,它其實一直在變化著,但卻一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方向和前進道路上,無論何時何地,“流在心里的血,澎湃著中華的聲音”,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“我的中國心”。(2018年12月10日《安徽電大報》)